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灵检时讯 > 正文
灵检时讯

【经验分享】灵台县人民检察院以“四聚焦”为引擎,驱动检委会规范化运行提质增效

时间:2025-11-03 15:48:13 来源:第三检察部  作者:张亚娟 点击数:

近年来,灵台县人民检察院锚定“求极致、争先进”奋斗目标,以检委会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从制度筑基、流程优化、质效提升、素能培育四个维度精准发力,通过健全机制、优化流程、强化监督等举措,推动检委会规范化运行迈上新台阶,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实现了“办案、决策、治理”的有机衔接与协同提升。

一、聚焦制度筑基,构建“权责清晰”的运行框架。一是健全权责清单制度。结合“四大检察”业务特点,制定《检察委员会及相关主体权责和办案清单》,明确检委会在重大案件审议、重大事项决策、业务工作指导等方面的核心权责,细化议题提请、审核、讨论、表决等各环节操作标准。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修订清单内容,确保职权划分与检察改革要求、办案实际需求精准匹配。二是严把议题入口关口。严格参照“五级审核流程”标准,由检委办对提请议题进行双重审核:形式上核查是否经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部门负责人及分管副检察长审核;实质上审查案件争议焦点是否明确、处理方案是否合法可行,对不符合要求的议题坚决退回,切实发挥“过滤器”作用,提升检委会议事质量。2023年以来,共审核各类提请议题76项,规范受理69项,退回补正7项,议题规范化程度显著提升。三是建立履职监督制度。建立“决策执行—进度跟踪—效果评估”的全周期监督体系,对检委会决定事项,明确承办时限与责任主体,检委办按月开展落实情况督查,每季度形成《检委会决定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对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个人,及时预警并督促整改,通过刚性监督确保每一项检委会决策都能转化为司法办案的实际成效,真正实现“决策有力度、执行有精度、监督有硬度”。

二、聚焦流程优化,打造“高效精准”的决策链条。一是做实会前准备。建立“提前送阅+专题研学”机制,对审议案件和事项材料,提前3个工作日通过线上系统推送至各委员,明确案件事实、法律适用争议等核心内容。针对新型犯罪、跨领域案件,依托检答网、案例库检索类案先例和法律解释,为委员提供精准参考。2025年组织的7次专题学习中,重点研学电信网络诈骗、公益诉讼等领域指导性案例8件,有效提升委员决策专业性。二是规范会中审议。推行“8分钟核心汇报+靶向提问+末位表态”模式,要求承办人以半脱稿或PPT示证方式精简汇报,重点突出议题背景、核心分歧;委员围绕争议焦点针对性发言,每人限时5分钟且需提前提交书面意见要点,避免泛泛而谈;检察长坚持最后发表意见,不提前定调、不预设结论。2025年全年18次会议均实现“议而有决、决而有据”,讨论时长较以往缩短40%,意见针对性显著增强,决议事项后续跟踪落实率达100%。三是强化会后落实。建立检委会决议执行台账,明确责任部门、执行时限和反馈标准,实行“每周跟踪、每月通报”。2025年审议的22件案件、10项议题均100%落实到位,其中针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监管漏洞,向相关监管部门、涉案企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份,推动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制度3项,实现“办案、决策、治理”有机衔接。

三、聚焦机制构建,激活“规范高效”的运行动能。一是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建立检委会“每月一学+专题研讨”常态化学习制度,一方面定期围绕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最新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解读以及检察业务前沿理论等开展专题学习,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学习20余次;另一方面针对《刑法修正案(十二)》等新修订法律,邀请业务骨干开展专题授课3场,组织委员结合实务案例进行分组研讨,有效拓宽委员知识广度与专业深度,为精准把握法律政策、高效审议案件奠定扎实理论基础。二是创新案例研讨机制。打造“典型案例库+季度研讨会”模式,定期选取典型性、疑难性案件开展案例研讨会。案例类型既包括本院办理的重大争议案件,如涉众型经济犯罪、新型网络犯罪案件,也涵盖上级院指导性案例及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委员们围绕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维度深入研讨,通过思想碰撞形成宝贵办案思路,业务研判能力和实际办案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强化信息化保障机制。全面推进检委会信息化建设“双升级”:升级会议录音录像系统,实现音视频数据云端存储、智能检索,为会议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提供有力保障,且便于后续对会议内容进行复盘审查;升级无纸化会议系统,搭建“检委会智能办案平台”,委员可通过电子设备一键调取案件卷宗、同类案例、法律条文等关联资料,会议材料查阅效率提升60%,全面提升会议便捷性与环保性,每年减少纸质耗材使用约2万张。

四、聚焦质效导向,彰显“司法为民”的履职成效。一是破解疑难案件瓶颈。聚焦重大复杂、新类型、争议性案件办理难题,建立检委会“会前案情研判+会中集中会诊+会后跟踪问效”全链条机制,通过集体智慧精准厘清法律适用边界、统一司法裁判尺度,有效破解个案办理瓶颈。如在办理张某某盗窃立案监督案时,委员们围绕案件定性、盗窃金额认定等争议点深入研讨,最终形成的3项决策意见为案件办理提供明确指引,该案获评2024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十大监督优秀案例。二是引领业务质效升级。以检委会审议为核心抓手,构建“个案研讨-规则提炼-类案指导”的业务提升闭环,推动检察工作从“个案办理”向“系统治理”转变。提炼形成《刑事检察证据审查指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操作规范》等3项内部规范,明确办案标准、简化审批流程,推动同类案件办理平均周期缩短18天,案件质量评查优秀率提升12%。建立“决议转化+案例培育”机制,将检委会讨论的典型案件纳入案例库,安排专人跟进打磨,2件案件获评全省优秀案例和典型案例。三是赋能队伍素能成长。将检委会打造成“实战化练兵平台”,创新推行“列席+研讨+复盘”培养模式,组织年轻检察官列席会议15人次,通过沉浸式观摩资深委员的法律分析、逻辑推演、争议化解过程,加速业务能力提升。将检委会审议意见中指出的证据瑕疵、程序问题等转化为案件自查重点,配套建立“自查-整改-复查”跟踪机制,要求办案人员对照问题清单逐项整改,并由部门负责人复核把关,推动办案质效提升。


关闭

智能悬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