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挂案”清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灵台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精准聚焦“挂案”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以“线索清仓、案件清结、机制清源”为核心目标,将专项清理作为服务发展大局、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主动担当作为、精准谋划施策,高效化解了一批久拖不决的涉企“挂案”,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一、精准排查建台账,织密线索“收集网”。针对涉企“挂案”隐蔽性强、线索分散的特点,灵台县人民检察院构建“内外联动、全域覆盖”的线索排查体系,确保“挂案”线索无遗漏。一是强化内部筛查。由刑事检察部门牵头,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平台,对近三年受理的涉企刑事案件逐案筛查,重点核查立而不侦、久立不侦、不批准逮捕后长期未移送审查起诉的“僵尸案”,排查出3条疑似挂案线索,建立台账并标注企业名称、涉案罪名、办案进度等关键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二是深化外部联动。与公安机关、工商联建立定期会商机制,通过查阅公安办案系统、走访企业、召开企业座谈会等方式,主动收集企业反映的“案件久拖不结、影响正常经营”问题线索。三是畅通平台服务。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挂案”专属“绿色通道”,同步畅通线上线下反映渠道,受理、核查、反馈企业反映的“挂案”线索,确保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及时反馈”。
二、分类施策解难题,打好清理“组合拳”。根据“挂案”成因、案件性质、企业诉求的差异,灵台县人民检察院实行“一案一策”精准清理,推动“挂案”高效办结。一是对1件证据不足不捕后的涉企案件,督促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网上追逃,并解除同案犯的取保候审措施,推动案件依法处置。二是对1件需要继续侦查的涉企案件线索,向公安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明确补充侦查方向和期限,倒逼办案进度提速,目前该案已移送灵台县人民检察院进入审查起诉环节。三是对1件可能存在趋利性执法的案件,立即启动立案监督程序,主动提前介入侦查,从民事、刑事两个维度与侦查机关深入探讨法律关系、保证责任等问题,随后依法向灵台县公安局发出《通知撤销案件书》,督促公安机关及时撤案。同时以此案为契机,明确民事借贷与贷款诈骗的界限,建立健全刑事立案环节涉企案件甄别机制,对确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等案件,坚决予以纠正。通过联合开展案情研判、类案分析等方式促使公安机关强化涉企刑事案件受立案审查,对涉企案件争议较大的法律适用问题,注重总结经验,统一司法办案尺度,从源头上推动解决趋利性执法司法突出问题。
三是协同共治筑防线,构建长效“防护盾”。为巩固“挂案”清理成效,灵台县人民检察院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推动涉企“挂案”治理从“专项清理”向“常态长效”转变。一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与灵台县公安局共享涉企刑事案件办理数据,对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前30日的案件进行预警,督促公安机关及时处理,从源头减少“挂案”产生。二是强化法治宣传引导。联合县工商联开展“检察护航民企发展”专题讲座2场,重点解读涉企“挂案”清理政策、刑事法律风险防范要点,提升市场主体依法经营与维权意识。三是做实后续跟踪保障。对已清理的“挂案”企业进行回访,实地了解经营恢复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后续发展中的司法需求与实际困难,切实将司法保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信心,提升司法公信力与企业获得感。
下一步,灵台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涉企“挂案”清理工作,以更优举措、更实作风、更高质效,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让法治成为企业发展最可靠的“定心丸”、最坚实的“压舱石”!